Rive Gauche:金瓶梅裡 高底鞋爭豔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07.06.05
文件來源:yam天空部落(http://blog.yam.com/rivegauche/article/10359717)
過去對纏足的研究,總是圍繞在豔體詩等男性文人對「金蓮」的情欲描述,「纏足」被簡化為男性欲望對女子身體造成的壓迫。高彥頤則從鞋、襪、裹腳布等「物質性」的生活用品,試著找出當時女性對小腳的看法。 「三寸金蓮」是形容纏足後腳背凸起的弓形。高彥頤考證發現,纏足起於五代,但「三寸金蓮」式的纏足,卻是明代高底鞋興起後才產生的趨勢。高底鞋就像今天的高跟鞋,令足尖自高而下著地後,便顯得腳變小了。高底鞋改變當時纏足的方式,形成三角形、因此被形容為「玉筍」、「蓮瓣」的「新型小腳」。
高底鞋的興起,帶動了小腳的美學潮流。明代孝靖皇后在墓室裡的多雙小腳高跟鞋,被高彥頤認為象徵「全新時尚體制的來臨」。之後,「金瓶梅」裡關於女子爭製高跟鞋,以及對布料、色彩、鞋面設計的關注,在在反映高底鞋已成為女性時尚的重頭戲。
到了清末,跟纏足有關的服飾,包括裹腳布、襪、高底鞋、裹腿布、褲子和長裙,每隔兩、三年就有新式樣和形狀出現,儼然是時尚主流。諷刺的是,這也正是反纏足運動的高峰期。高彥頤因此認為,如果沒有婦女對纏足美學的自主性追求,這個被視為「男性壓迫女性」的封建惡習,不可能發展出如此精緻繁複的美學品味。 高彥頤也研究用來照護纏足的「軟骨方」、「脫骨湯」。她認為,這些宣稱有脫胎換骨神效的浸足偏方,滿足女性改造平凡身體夢想的目標,就跟現代化妝品公司宣稱的抗皺乳霜產品一樣。
【2007/06/05 聯合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