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纏足鞋飾演變與地區特色  作者:柯基生

中國各地纏足弓鞋各具特色,幾乎每一個方言文化區就有一種具有地區特色的弓鞋作為代表。政治、語言、人口遷移、交通與地理的阻隔,形成各不相同的弓鞋製作。宋代出現的翹頭弓鞋,一直到民國初年我們還可以在青海、西康、滇西、川西各地看到,古色古香,形同文化的活化石。宋代鞋底以兩色合成的「錯到底」也普遍出現在江南各地弓鞋。元代鳳頭低幫弓鞋,在延續漢族傳統的南方清末時仍普遍存在。纏足婦女活動範圍較小,各地材料供應不同,各城市歷史發展上的淵源,都造成清末時中國各地各具有不同特色的弓鞋。

纏足與流行風潮  作者:柯基生

所有古色古香的纏足服飾都曾經是當紅流行,盛極一時,纏足服飾是少數能擺脫政治干涉、男性影響是女性真正喜好的呈現。宋代早期纏足是一種舞服,流行於官宦世家的舞妓,宋代末期成為普遍的婦女足飾,不曾經過官方的推許,卻像野火燎原,隨著漢文化影響力的擴張,纏足服飾流行日廣,進入雲貴高原、河西走廊、漠南、青康藏高原、台灣、海南島、東北各省。這其中又與世界的流行趨勢接合,包括十四世紀中亞歐洲尖細鞋頭鞋型,與十六世紀歐洲厚底鞋式都曾影響到弓鞋鞋型流行演化。各式高底弓鞋的設計創新,更為弓鞋帶來新的流行方向,有裡高底、厚底、桂狀高底、楔狀高底、拱橋狀高底、細高底、拆卸式高底等各種創意為世界鞋飾開啟一扇新境界。泉州、大同、揚州、蘇州都曾領先風潮,帶動流行成為纏足歷史上代表性的城市。清朝末年津浦鐵路、膠濟鐵路通車,打破婦女封閉生活,鐵路沿線城市,引入西方製鞋與販鞋的產銷模式,在中國沿海各省出現了最後一波的弓鞋流行潮。

最后修改日期: 2020 年 8 月 8 日

留言

撰写回覆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