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於前述的原因,女性在妝飾自身的時候,絕不可能不顧及到雙足的修飾。既然全社會都認同“脚小爲美”,這就必然會促使女性想方設法使自己的雙足看起來比常人要小一些才好。而達到這一目的的最簡便、最直捷的方法莫過於用布帶纏裹了。於是,早期自發的、較爲原始的纏足便發生了。

    清代學者袁枚在《纏足談》一文中寫道──

    大抵婦人之步,貴乎舒遲。《毛詩》:“月出皎兮,佼人了兮,舒窈糾兮。”《毛詩》:“舒,遲也。窈糾,舒之姿也。”張平子《兩都賦》:“羅襪躡蹀而容與”》,《焦仲卿詩》:“足下躡絲履,纖纖作細步”,既以緩行爲貴,則纏束使小,在古容或有之。

    其實,這種早期自發的、較爲原始的纏足,不但在中國,就是在歐美也都曾發生過,並且直到現在也沒有消失,就因爲這是一種最爲簡便易行的方法。 

    不過,這種纏裹與下面將要談到的金蓮式小脚的纏裹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爲了將二者區分,我們姑且把這種早期自發的、較爲原始的纏足稱之爲自然纏裹或修正性纏裹,因爲這種纏裹對雙足外形的影響終究是有限的。而最終造成金蓮式小脚的纏裹方法在這裏可以稱之爲傳統纏裹或重塑性纏裹。

    了解這兩種纏裹方法對於纏足起源的認識是非常有意義的:自然纏裹是重塑性纏裹的先導和必要準備,重塑性纏裹是在自然纏裹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但二者之間並非有必然的聯繫,譬如西方雖發生過自然纏裹,但却是淺嘗輒止,不久就把注意力轉移到鞋子的設計上去了。只有我們中國才把纏足發展到極致。也就是說,東西方在共同走過一段自然纏裹的路之後,終於分道揚鑣了,這是東西方的不同之處。在中國出現金蓮式小脚大約六百年以後,西方發明了高跟鞋,但據說這也是受了中國的三寸金蓮的影響和啓發所致,其目的就是製造脚小的視覺效果以及由此産生的優雅步態。

最后修改日期: 2020 年 10 月 5 日

留言

撰写回覆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