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金蓮小說】蓮鈎秘籍02 方漁犀 星興典 撰 ·版權所有 禁止外傳· 第一部 山村翠色 第二章 窯院女眷 表姐夫排行老六,兄弟們都住在一個窯院的成排窯洞里,幾輩子娶回家來的媳婦都是小腳,在窯 洞里結婚生子。那時娶媳婦,首要條件是腳要小,三寸最好,四寸已經嫌大。天仙美貌,比不上一雙 三寸小腳。只要腳小,像貌平平無妨,一俊遮百丑。那時女人全是纖纖蓮趾,真要找一個不裹腳的, 打上燈籠也難找。 我去時,老大媳婦還健在,是個裹著一雙尖小細瘦小腳的老婆,還有老三及其老婆,老五的媳婦。 兵荒馬亂中,留下女的多,老婆多,真正在家的男人只有老三及老六兩個,以及長孫及長孫媳,即老 大的長子及長媳。 輩份最大的人是老太爺的遺孀,續娶的填房,單獨住在南邊的幾間房里。老太太從來不出她住的 院子,經常待在院里的一張床上。她年事已高,一日三餐,由各家輪流供應伙食。老太太一臉和善, 白凈、富態的臉上,滿面笑瞇瞇的。 風和日麗時,常見她坐在院子里的床上,仔仔細細解開蜿蜒曲折的裹腳布,晾出來一雙人見人愛 的嫩白小腳。院里沒有外人,也就天天自由自在地晾她的心肝寶貝小腳。心里美滋滋地,自我欣賞她 那緊緊纏了一輩子,到老都舍不得放開的小腳。那是一雙因長年不見天日,很少走路,不起老繭,多 為坐著,很少站立,依然白晳細皮嫩肉的小腳,活生生一件非洲象牙經工藝美術大師雕刻而成的藝術 珍品。這雙剛只三寸,纏裹得端端正正窄窄弓弓的三寸金蓮,年幼時,還是清朝時裹成的,伴隨老人走 過了一生。這雙漂亮迷人的小腳,完全按照清朝時的腳樣和方法纏裹。為她裹腳的人,她的母親,或 是她的奶奶,姥娘,她們都可稱為藝術大師。這種精美絕倫的清式小腳,五十年前已難得一見,現在 早已絕跡,僅存老相片中了。這種古老的裹腳方法也已失傳了。 也許,老人至今還清楚記得,幼年裹腳時刻骨銘心的疼痛,記得鮮血淋漓、骨折筋傷的情景。但 是,精美的小腳,換來了她畢生的幸福;也許,老太爺當年,正是看中這雙遐邇聞名的三寸金蓮,才 把她娶進門來的。老太太安然度日,過了一生。她的上一輩人就是那樣守在家里的,她也就延襲了。 嫁了一家有吃有穿的大戶人家,一生就幸福得總是滿臉笑容,見人笑瞇瞇的。 大表姐當年四十歲,四寸半長的小腳,坐在炕上做針線活時,是從來不脫襪子的,襪子里似有層 層裹腳布裹著,也許是不習慣裹腳布讓人看見。半大小腳,走路有勁,但歪歪拉拉的,也夠費勁的。 老大婆娘尖瘦細小的小腳,以及老五婆娘弓形元寶小腳,都是三寸左右,走路反而輕捷快當得多。 老五婆娘,雖然丈夫不知下落,但守著一對兒女快活得多,笑話也多。她要繡花,叫我給她畫個 牡丹花。我畫了一朵牡丹,她說,“牡丹怎么畫的,花曲曲彎彎,像腳趾頭樣……”,說了自己笑笑。 像腳趾頭樣,是說牡丹花瓣,像小腳纏裹在腳掌底下彎彎曲曲的四個腳趾頭一樣。當然不是說,像天 足直直的腳趾頭一樣。小腳女人總是習慣聯想到小腳,說花瓣也一樣。 她們生活在小腳的世界里,習慣于小腳,似乎女人天生該是小腳,天足成了 “另類”,反而生疏了。下地,干重體力農活,都是老五婆娘領著一對兒女完成的,不叫苦,不叫累。 一雙三寸小腳,比天足婦女還勤勞,真不容易,令人肅然起敬。 她們走路時,使勁地搗鼓著一雙錐子樣的小腳,為了保持身體平衡,不致傾跌,兩只胳膊幾乎都 是平擺著,與天足女人大不相同。 窯垴矮矮的護墻上,長著稀疏的耐旱小草。窯院里,轆轆井很深很深,剛打出的水很渾,放上一 段時間,水清了,泥沉下去了,甜滋滋的,真好喝。那時留下的印象,很深很深的印象,形成永久的 記憶。 那年暑假,我幫大表姐抱了多天小孩。白天,大表姐去織布房織布,幾個月大的嬰兒就交給我抱。 當時,大表姐第二個女兒剛四歲,第三個女兒剛幾個月。 有一天,大表姐已經嫁出去的長女翠,回娘家了。兩年前,翠十六歲嫁到西北平原上的永興鎮, 離開羊頭垴有二十多里山路。 那一年,一九五六年,翠才十八歲,比我大兩歲。在她母親的介紹下,飛紅了臉,羞羞答答地喊 了我一聲表舅。我聽到同我一樣高的女孩子喊我表舅,有點羞澀,應了一聲。 表外甥女一米六八的高挑兒身村,一表人材,細皮嫩肉,晶瑩潔白,嫩聲嫩氣,一臉的和善溫柔。 我沒有想到,她還是個孩子,歲數這樣小就嫁出去了。 更使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十八歲的少女,竟然還是一雙三寸弓彎的小腳,雙腳至今依然用 長長的裹腳布緊緊纏裹著,用腿帶扎住的小腿也那么削瘦。腳雖小,行動卻輕靈快捷,毫不費勁。翠 見我注視她的小腳,更加不好意思,雙頰通紅,仰仰合合,忸忸怩怩。 我腦子里一片空白,不知身在何世,人處何地。一九五六年,共和國成立七年了,小腳被人們視 為封建主義的產物,舊社會的象征,早已不該是她裹腳的時代了。在這與世隔絕的窯院里,時光彷彿 凝固了,中國婦女沿續千年的古老習俗,原封原樣保存了下來。我彷彿進入了時空隧道,時光倒流, 幾十年前出現過的弓足女孩,又活靈活現地呈現在眼前。 (本章完,后篇待續) |
留言